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紅沿河項目部段琰璞班組共有成員15人,其中35歲以下員工13人,主要負責核電廠500kV、220kV、應急柴油機三大電源系統及發電機整組啟動單體調試及聯調工作。
近年來,秉承“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基本原則,該班組堅持“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價值觀,以精細化調試為目標,出色地完成了紅沿河核電一期四臺機組相關系統及聯調試驗,在4號機組首次實現了零跳機、零跳堆、零報警,創造了同類機組最優業績。
此外,該班組還連續3年榮獲中廣核工程公司及中國廣核集團標桿班組稱號,并在2015年班組技能比武中獲得第一名。
基石鋪路 核電安全高于一切
段琰璞班組成立于2011年。班組成立之初,作為班組長的段琰璞便意識到,年輕化的班組是一把“雙刃劍”,他們朝氣蓬勃,充滿工作激情和干勁,但工作經驗欠缺。于是,段琰璞立足于現實,采取多項舉措,不斷錘煉提升班組成員的專業技能水平。
該班組根據人員組成、工作狀況,進行了深入剖析,結合項目建設情況,確定班組建設目標,進行任務逐條分解。結合班組實際情況,以規范化、標準化、全面化建設為目標,制定班組相關制度,例如班組獎懲制度、班前會制度、人才培養制度等。
同時,通過定期組織安全事件學習、應用并推廣安全意識培養卡、開展調試安全技能培訓,營造良好的安全氛圍;通過建立員工能力素質矩陣、實操平臺、定期的理論和實操培訓等,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交流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針對班組內一些重點、難點問題,鼓勵大家進行技能提升、科研創新,同時將創新成果反哺現場,營造良好的技術創新氛圍。
此外,該班組按照公司、調試中心及項目部的相關規定,嚴格按照程序辦事,同時在執行過程中結合班組自身特點進行優化、反饋和創新;堅持執行隱患排查“三步走”、嚴格管控現場作業,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安全為先 0.096秒的不懈努力
2014年9月24日,該班組對紅沿河核電廠的應急柴油發電機進行啟動調試。該發電機配有A、B兩列啟動回路,每列都需要連續單獨成功啟動5次。所謂成功啟動,需在10秒內啟動,使電壓幅值、電壓頻率達到規定要求。
核電廠應急柴油發電機作為全廠應急安全電源,與核安全直接相關,目的是在核電站的廠用工作電源和輔助工作電源都發生故障時迅速啟動,以確保機組安全停堆和防止關鍵設備損壞。
試驗組成員在執行A列單排快速啟動試驗時,第一次啟動時間達到了9.959秒;第二次啟動時間為9.954秒;第三次啟動時間為10.096秒,僅比10秒超出0.096秒,但試驗組成員此時都明白,今天的試驗失敗。
面對0.096秒這細微的差別,試驗組成員開始追本溯源,集思廣益,分析超差的癥結所在。通過比對現場檢查,他們找到了導致啟動超時0.096秒的“肇事者”——調速器與柴油機之間四桿機構的可調彈性桿比其他機組足足短了5毫米。
班組成員馬上協調廠家修改可調彈性桿的長度,然后重新進行了快速啟動試驗,結果一次成功。
質量為重 錙銖必較堅守到底
2015年11月15日,紅沿河3號機組主變壓器出現故障,由于相鄰機組間的相互影響,間接導致1號勵磁機故障。該班組立即兵分兩路,全程跟蹤、參與到主變和勵磁機的修復工作中。
搶修工期緊張任務繁重,而此時的天氣已經是朔風呼嘯,異常寒冷。惡劣的環境,給戶外參與變壓器搶修工作的班組成員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在主變故障排查對故障范圍進行鎖定時,班組成員白楊發現,主變A相套管電容值與出廠值相比,偏差為9%。按照交接試驗標準,偏差應小于5%才算合格。
這4%的偏差在白楊腦海里敲響了警鐘。因為極細微的偏差,都可能引發高壓套管故障。白楊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最終更換了A相高壓套管,試驗全部合格,消除了變壓器運行的安全隱患。
面對進度壓力,白楊并沒有放松標準,始終把安全和質量擺放在首要位置。他冷靜思索,梳理整合資源,圓滿完成了主變A相高壓套管的更換工作。4%的堅守,源于核電人對核安全百分之百的敬畏,對質量百分之百的追求。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該班組看似分毫必取、錙銖必較,但正是由于這份偏執,才筑造起核電的安全之基。對該班組而言,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試驗大綱、技術規范、調試程序是度量試驗成功與否的準繩。哪怕超出標準一毫一厘,那都意味著失敗。因為核電安全,重于泰山。